本文来自于知乎问题“怎样才能知道免费咨询”的回答。我想,或许也有其他一些人想要了解这个问题的答案,因此将其补充成为一篇文章。

免费以及低费资源

首先回答题主的问题:

我们需要承认,免费咨询与低费咨询是 0 与 1 的区别,二者在性质上来说截然不同,但是,作为一种信息提供,我将两种情况都会包含在内。

除了高校的心理咨询中心之外,一些公益组织也会提供免费或者相对低价的咨询服务。以我所在的北京为例,北京大学临床心理中心(对外开放)暖翼与北京数家机构合作等,都会提供至少一定次数的免费咨询;北京同志中心等公益机构也会提供相对低价的咨询服务;某些情况之下,公益组织或者学术机构也会针对某些特殊人群提供免费或者相对低价的咨询服务,比如 LGBT,单亲妈妈,留守儿童等,但是,及时获取相关信息是非常困难的。一些心理机构,比如 @简单心理,会定期开放由实习咨询师提供的 1 - 2 次的免费预咨询

另外,许多欧美国家的咨询师保持根据来访者的经济状况提供弹性收费的传统(未来我可能会更新一篇关于如何寻找海外咨询师的文章);就我了解,对于中国至少是精神分析的咨询师来说,许多人在一周两次及以上的频率上有议价空间,除此之外,一些咨询师(尤其是新手咨询师)会保有若干低费名额,与其联络时可以询问。

在并非咨询的设置之中,紧急情况之下,危机干预热线,或者其他形式的心理热线也是一种可能的选择。建议收藏这篇文章,文末收集了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可用的危机干预热线。

免费咨询有效吗?

免费咨询,如同其他答主指出的那样,的确是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从动力学的角度来说,我不会轻易赞成免费咨询,但是,与此同时,我也不认为它一定会是无效的。如果免费咨询的动力能够在咨询之中被看到、理解,并且充分讨论,那么,我想,这段咨询没有理由成为一种无聊的廉价陪伴。

与之相对,即使是在收取一定费用的公益咨询之中,我们也能够看到“公益”本身对于咨询动力的种种影响:咨询师或许会被投射为一个全能的拯救者的角色,或者是作为第三方的公益机构,而三元关系本身就带来许多微妙的改变。同样的,如果这些动力没有被看到、理解,并且充分讨论,那么公益咨询也很难取得理想之中的效果;但是,反而,即使我并没有真正接过免费个案,在一些公益咨询之中,我会发现这些部分是更加难以被处理的。

反过来说,只要处理得当,免费咨询,或者低费咨询的确也可以是一种公益服务,就像任何一种其他的公益服务一样。除了前面谈到的动力问题,还有:

  • 疗程有限;
  • 多为实习咨询师——与之相对,选择免费或者公益咨询的来访更多是支付能力较弱,现实功能较弱,换言之,更需咨询经验的来访;
  • 伦理问题:公益机构是否真的有能力处理当前的个案?咨询师是否有过危机干预培训和经验?

心理动力

那么,在一个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社会之中,人们为什么会产生免费咨询的需要呢?

我们当然可以在现实层面理解这个问题:当一个人心理状况不佳时,他的现实能力也容易受阻,而目前来说,找到一个可靠的咨询师本身就是一个很有门槛的事情,无论这个门槛是在知识层面,还是经济层面。

与此同时,虽然,从表面上来看,这是一个与金钱挂钩的问题,但是,经济因素反而是应该被排除在外的,因为,除了极其特殊的情况之外,每个人应该都有能力为咨询支付哪怕一元人民币。

每个人的原因或许不同,但是,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之中,人们很难真的看到心理状态对于自身的影响,更难看到咨询有可能在这个部分起到的巨大作用,并且,由于行业的种种现象,乃至于行业之外的种种现象,人们很难信任这个行业,或者信任他人。

与此同时,在那些看到自己或许需要帮助的瞬间,我们却会有一个幻想,当他人不可被信任的时候,我可以找到这样一个无私付出的人,以至于我可以不付出任何努力,不花费任何金钱地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

免费咨询的寻求之中,心理咨询师似乎也非常容易被投射为一个没有自身需求的“天使”形象:如果你选择这个行业是为了帮助别人,那么费用仿佛是一种自私的象征,它让你的接纳变得俗不可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