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出于自身原因,或者环境使然,对于职业怀有焦虑,恐怕再正常不过。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个讨巧的办法是尽量“攀比”行业上游的人物。佛家常说,“佛(师),法(法),僧(友)”,其实就是类似的道理:值得效仿的榜样,达成目标的方法,共同精进的同学。BYM 主播 BroFeng 谈得更加直白,让自己变得优秀的简单方法就是结交一群优秀的朋友。

但在 How To 之前,首先至关重要的问题其实在于:

如何选择“攀比”对象?

我个人以为这其实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它可能包括你对天花板的想象,但更包括你认为什么才是行业顶端。

心理咨询所在的临床心理学领域,颇有一些声名显赫的人物。不过,他们之中的许多成名甚早,而时代浪潮是一个无法控制的变量,有时也就失去了学习借鉴的意义。另外一些流量“明星”,或许有着不共的资源,能力,难以效法。

非常有幸,我在仍对这个问题有所思考的时期遇到了一群颇有志向的前辈,他们的存在本身不但让我意识到了焦虑毫无必要,而且帮我看清了如何达成理想目标。

唯一能够把握的是具有可操作性的个人努力

  • 具有可操作性:方向正确,切实可行。
  • 个人努力:简而言之,要走正道。

各个领域大体如此,这也是一种真正的“势”

要说方法,在心理咨询处,其实也是相当简单,只是不易做到而已:高频分析,长程培训(靠谱),文献阅读,能力足够的情况下尽早在督导指导之下承接个案,做好个案报告。

关于心理咨询从业的准备,常被提到的是经济储备,固然没错,但却只是一个前提条件而已。更加重要的准备则是心理:我们缺乏的并不一定真正是那笔所谓的启动资金,而是这个过程之中的恒常精进,以及持续决心。——如果无法容纳前期投入,以及行业本身的焦虑,那么你可能也不适合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

前辈说过:

想要渐变,留条后路,我见了太多,通常不过两年就变了心思。这件事情,唯一成功的可能就是孤注一掷,若非如此,当时我也很难坚持。

真正能够留下来的都是慢跑选手:

穷尽一生,性命之学,何必在意,一朝一夕?

参考